深入理解 ConcurrentHashMap:JDK 1.7 与 1.8 的演进与实现原理

在高并发场景中,ConcurrentHashMap 作为 Java 提供的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实现,被广泛应用于缓存、连接池、线程计数等业务中。它的高性能来源于底层的数据结构与锁机制的优化。本文将带你一步步深入了解 JDK 1.7 和 1.8 中 ConcurrentHashMap 的实现原理、区别以及背后的技术设计。


一、JDK 1.7:分段锁机制(Segment Lock)

在 JDK 1.7 中,ConcurrentHashMap 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分段锁机制(Segment Locking)。其结构如下:

✳️ 数据结构解析:

  • 整体结构:由一个数组 Segment[] 组成,每个 Segment 是一个哈希表 HashEntry[]
  • 锁粒度:每个 Segment 内部使用 ReentrantLock 锁,意味着多个线程只要访问的是不同 Segment,可以并行执行。
  • 默认分段数:16(可配置),最多支持 16 个线程同时写操作。

✅ 优点:

  • 通过锁分段降低锁竞争,提升并发性能;
  • 避免了全表加锁的问题。

❗️缺点:

  • Segment 数量固定,粒度控制有限;
  • Segment 本质上仍是哈希表,链表冲突仍可能造成性能下降;
  • 相较于 JDK 1.8,代码结构复杂。

二、JDK 1.8:Synchronized → CAS + Synchronized + 分段链表

JDK 1.8 对 ConcurrentHashMap 的架构进行了彻底重构,采用了一种更细粒度、更现代的设计方式:

✳️ 新的数据结构:

  • 核心结构是一个 Node[] 数组,原本的 Segment[] 被彻底移除;
  • 链表或红黑树:每个数组元素是一个链表(低冲突)或红黑树(高冲突时自动转换);
  • 每个链表或树节点之间通过 next 连接;
  • 支持动态扩容。

🔐 锁机制变化:

  • 使用 CAS(Compare-And-Swap) 来进行无锁更新;
  • 对于链表或树的写操作,采用 synchronized 锁控制(加在首节点);
  • 高并发下,锁粒度进一步缩小至单个 bin(桶);

✅ 优点:

  • 更高并发性能;
  • 精细化锁控制,避免了 Segment 带来的扩展限制;
  • 使用 CAS + synchronized 实现读写分离,提升线程安全性。

三、源码解析:put 操作流程分析(JDK 1.8)

让我们深入源码,看一下 put 操作是如何保障线程安全的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final V putVal(K key, V value, boolean onlyIfAbsent) {
...
if ((tab = table) == null || (n = tab.length) == 0)
n = (tab = initTable()).length;
...
if ((p = tab[i = (n - 1) & hash]) == null)
tab[i] = newNode(hash, key, value, null);
else {
...
synchronized (p) {
...
if (e != null) {
...
e.val = value;
}
}
}
...
}

📌 关键细节:

  • tab[i] == null 说明该桶为空,可直接 CAS 插入;
  • 如果不为空,会尝试加锁 synchronized (p) 来进行链表插入或值覆盖;
  • 红黑树的处理逻辑则更复杂一些,但也是在同步块中完成。

四、size 统计问题

在 JDK 1.7 中,size 统计是个麻烦的问题——需要遍历所有 Segment,逐一加锁,效率低下。

JDK 1.8 使用了类似于 LongAdder 的设计(源码中叫 CounterCell[]),每个线程有一个计数单元,最后统一累加即可,大大提升了统计效率和并发性能。

1
2
3
4
5
6
7
8
final void addCount(long x, int check) {
CounterCell[] as; long b, v; int m;
...
if ((as = counterCells) != null || !casBaseCount(b = baseCount, b + x)) {
...
as[i].value += x;
}
}

这是 LongAdder 的经典用法,避免了多线程竞争导致的性能下降。


五、CAS 简析

在 JDK 1.8 中大量使用的 CAS,全称是 Compare-And-Swap,核心思想是:

  • 比较某个变量当前值是否为预期值;
  • 若是,则更新为新值;
  • 否则,不做处理,重试。

它是一种无锁的原子操作,是构建高性能并发容器的基础。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,详细说明欢迎点进我的个人主页中查找


六、总结对比

特性 JDK 1.7 JDK 1.8
数据结构 Segment + HashEntry[] Node[] + 链表/红黑树
锁机制 Segment级别锁(ReentrantLock) synchronized + CAS
并发性能 中等
size统计 全锁 + 遍历Segment LongAdder 分段计数
扩展性 受限于 Segment 个数 动态扩容,粒度更细